新加坡工作一年的心得

GoatWang
Dec 11, 2024

--

來到新加坡也滿一年了,過去一年生活滿多波折,過程中每個決定有太多妥協,比起過往在台灣工作或去英國讀書這些昂首闊步、不悔當初的每一步,我更願意將這一年的一次次決定藏到看不見的角落,不過幸運的是,這一年終究是在沈潛與累積中過完了。

不得不說,新加坡真的是一個讓人心無旁鶩的地方,比起出門花錢找樂子,我更願意專注在學習與專案上面。也可能是消費習慣還沒適應,一出門就要大把大把花錢找樂子還是很彆扭,比起台灣的山海環繞,新加坡彷彿是個陽光空氣水都要錢的地方。當然,新加坡生活可以活得很省也可以吃得飽,肉挫麵、雜菜飯也就4塊新幣,但就是沒什麼樂子、沒什麼驚喜、到處都是連鎖店的地方。

這一年的過程很壓抑,但是回頭看收穫也不少。為了實作一個軟硬體整合的side project,這一年我汲取了這些技能:

  1. 一到四月我開始學機構設計、3D繪圖,過了這四個月,我已經可以設計出POC用的夾具,模擬他們的受力狀況,並且透過3D列印、搭配各種採購的金屬零件、以及馬達,成功操作到夾起半圓球狀的物體。
  2. 五到八月我開始學習如何構建一台三軸移動的機器,從找尋供應商、接電、到最後的組裝,其中也包含設計連接件與固定件,併請CNC代工廠幫我加工零件,目前也已經大致成形。目前就差配電箱的組裝跟接線、跟上電軟體控制了。
  3. 從九月到現在,我開始回歸本業到軟體設計的部分,我開始學習C++的各種語法、型態、以及這個專案會用到的library像是OpenMP、PCL以及ROS。這些東西要全部學習到位,在過去可能要花上一兩年時間,拜ChatGPT所賜,我花了三個月時間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個工具的操作與限制,並在專案中實作出來。

最後談談心得…

  1. 以今年來看,硬體上的碰壁比預期的少,軟體上反而比預期花更多的時間,不過整個side project的進度有達標,明年大概還會有大量測試跟撞壁,期望可以在明年底可以有一個初步成果。
  2. 其實過去我就一直想要往硬體方向發展,比起軟體主要靠流量與用戶大好大壞的商業模式,我個人更偏好軟硬體整合、且有一定技術壁壘的tech stack,市場不必很大,可以有穩定的被動收入就可以。當然軟體也是有很多可以累積技術壁累的地方,作業系統、編譯器、資料庫設計跟晶片韌體等等,不過我個人沒看到合適的著力點。
  3. 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,讓我最意外的是OpenMP,這個二十年前就有的library,語法至今幾乎沒有變動,且添加一行程式碼,就可以讓for迴圈平行化多線程,說實話作為一個軟體工程師,我才看到這個工具,我有一點驚訝、也有一點慚愧。
  4. 關於ROS與PCL,早在五年前我就幫台北市政府設計了路面破損檢測系統,也有一些3D點雲與建模的研發工作,當時我很清楚的意識到在real-time應用上Python各方面的局限性,在這五年中也一直想要把技能樹向C++的方向發展,但是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專案,也沒有耐心把一整本C++語法書啃完,每次的學習大概都維持了幾個月,但因為沒有實際應用,這個語言大多停留在教科書裡的印象,今年可以完全上手C++,並透過平行化加速3D計算工作,真的是很值得慶祝的成就。

現在的生活算是工作跟生活很平衡的節奏,雖然我所謂的生活還是學習與開發,不過終究有一部分可以自己操控的時間,除了新加坡沒有太多娛樂之外,還是令人滿意的。在今年下半年開始,我開始試著慢跑,每週三天左右,每次三到五公里,一方面這是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唯一沒有成本的運動,另一方面也節省交通的時間成本,一下班就去marina bay跑步看風景,比起打羽球要兩三個小時,跑步一小時內結束似乎更有效率也更有助於專注。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